漁護署劃新海魚養殖區發新牌 料本地魚產量升5倍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2/11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漁護署計劃將劃新海魚養殖區、發新牌,養殖區將由目前26個增至30個。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本港已20年沒有簽發海魚養殖新牌,由高峰的1700多個養殖漁排牌照,到現時全港只餘900多個牌照。本地漁業產量按年下跌,漁護署促進本地漁業,將劃新區、發新牌,養漁區將由目前26個增至30個,漁穫料可比目前增5倍。

漁護署計劃,未來多劃4個漁類養殖區,分別為蒲台、大鵬灣、塔門及黃竹角海,使魚類養殖區增至30個;亦會發出新牌照,目前其中6個尚有承載力魚類養殖區亦會簽發新牌,未來將會公開接受申請,申請者提交業務計劃,經評審後批出牌照,非先到先得。

(漁護署提供)

漁護署助理署長黎堅明,未來亦會推廣外海養殖,引進現代防風能力高的魚排及深水網箱,4個新區中大鵬灣及蒲台均是深水養殖區,20米以上的水深,正正因外海、水流急,對養殖有好處。

現時港人每年消耗海產20多萬噸,90年代漁業較風光時年產3000多噸, 而現時26個養魚區是1000噸。黎堅明指,至於4個新養殖區因面積增及海水深,4個新區產量料可多現時產量的5倍,產能達5000多噸。

漁護署未來亦會推廣外海養殖,引進現代防風能力高的魚排及深水網箱,(漁護署提供)

黎堅明又指,未來希望引入現代化管理魚排,如以電腦模擬計劃環境承載力,確保善用珍貴的天然資源,以及不會影響到環境。署方亦會採取其他措施,例如引入類似種植「輪耕」的槪念,每隔一段時間魚排會搬位置,讓海床休養;亦有生物保安工作,防止魚類受到感染。

餵魚都可以用電腦,份量可以計劃,唔使自己餵。

署方指,未來亦想探討「多層式養殖」,嘗試養不同品種的魚類之餘,可以養殖其他過濾生物等。